這樣的景緻,希望不會變成往事只能回味...
【前言】
近來環保跟經濟衝突的新聞時有所聞,到底環保跟經濟熟重孰輕,爭議不斷!誘伴隨著政府徵收農地的手段跟時機不當,也引起輿論相當多反彈跟討論,小編深思許久,千頭萬緒不知該從和談起,都無但是我總覺得這種時候若不發聲,似乎就會讓自己隨著時光非是又淡忘了這個其實關乎你我的重要課題,緣此,還是在此寫下了個人的一些看法跟心境
環保與經濟 本就是衝突的
雖然很多人認為,可以同兼顧兩者,但是事實上完全不可能,即使是低度開發的觀光業或是農業,雖著旅遊人口跟耕種擴大,還是會對環境造成傷害,其他工業甚至像是石化廠的危害當然就更不用說。也因此,環保跟經濟的妥協產物就是事先的環境評估跟事後的管制,當事前的環境評估不夠嚴謹,復以事後的管制又鬆散無方,就會造成近日眾多的紛擾,民眾當然無法安心相信政府的話
哥本哈根會議之後 各國對炭排放的重視
從早年的京都協議到近年的哥本哈根會議,對於環保跟炭排放的重視與日俱增,台灣雖都沒有參與這兩項協議,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的擴廠,正因為我們記不是聯合國的成員,多數的世界組織也沒有席位,所以當我們因為沒有做好炭排放的控制而遭到貿易上的制裁的時候,我們更加無助,因為沒有正式且多樣的管道來去申訴,而我們若想加入更多全球性的組織,就得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才有機會,就像當年WTO的加入,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他們也需要台灣這個經濟體系的加入,唯有自身提升水準到國際的需求標準,人家採會重視你的實力,環保亦然
要邁入「已開發」國家的台灣 未來的引領產業依舊是重工業?
台灣一直以邁向已開發國家為目標,但是已開發國家看的可不只是「平均國民所得」,一個國家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基礎跟環境保護的概念也是重點,放掩世界,有哪個邁入先進的國家會對環保輕忽,再看看世界的強國,就算為了自身利益在炭排放議題上斤斤計較,卻同時也很重視他們自身的環保相關的「綠能產業」的發展
從相關報導都可以發覺,歐美各個以開發國家莫不投入龐大的資金跟能量去研究在聲能源跟環保相關產業,當中也提供了很多失敗的經驗跟成功的典範足堪學習,最新一期的讀者文摘提到丹麥一個小島由政府輔助帶動、完全民間資金的模式就是個很好的借鏡
遠的不說,甚至連對岸的中國前些日子也宣誓未來10年內將投入5兆人民幣來研發替代能源!因為他們都了解到依賴傳統能源的危險性跟受制於人的不便利性。而我們馬總統所謂的「黃金十年」有沒有還不知道,但是如果這黃金十年是繼續以過度開發、犧牲國民健康來換取的話,那麼台灣下一世代還有什麼資源揮霍來開創他們的黃金十年
其實不只綠能產業,像是各種軟實力的產業,像是美國的電影、音樂,日本的動漫週邊、韓國的線上遊戲以及各種產業中的「軟體」,台灣若是不發展自己在服務跟娛樂業中的長項,難道妄想只靠靠代工跟加工出口就可以邁入先進過家之列?時代的變遷脈動跟氣息都掌握不到的話,只是事倍功半
存在感低落的農業政策
我國政府,長年來不分黨派,總是把農業政策只著眼在津貼,或是建設一堆蚊子館、蚊子廠房在鄉村,對於根本農業遇到的氣候變化、國際競爭所衍生的問題,絲毫沒有看到政府著力的痕跡!僅貧少數農業從業人員自己奮鬥一個一個點的打,但是各個大國卻是整個面的排山倒海襲來,本國農業前途實在令人堪慮
事實上,不管是目前正夯的金磚四國或者是美、日、西歐等傳統強權,沒有一個國家膽敢偏費農業,可預期的人口成長跟氣候異常的常態化下,糧食自給率的充足與否,變的相當重要,這幾年日本政府跟民間也推動年輕人回鄉種田的風氣,就是著眼於此
但是我們卻缺乏規劃的不斷圈地發展所謂毛利極低的高科技產業跟一堆不知所謂的公共建設。徵地發展明星產業跟重大公共建設當然有其必要,不過我們政府發展的產業是否壓錯寶姑且不論,舉日本來說,國土面積約是台灣的10倍,但是徵收土地的面積卻還比台灣少,台灣以這麼高的徵收土地比例,卻沒有創造出超過日本公共建設的效益跟經濟的優勢否,完全沒有
問題顯然就不是在於用地不足,而是在於沒有將土地作最妥善規劃跟永久循環利用,兒公共建設也常常粗製濫造的品質伴隨一開始就弄錯需求導致的浪費,導致農地大量流失,政黨輪替只是換成圖利不同財團圈地獲益,將土地跟環境的價值榨乾卻繳交沒多少稅金,然後將污染跟社會問題的外部成本交給全民買單吸收
【小編的結語】
最終莫非也希冀台灣人民也像吳揆口中的海豚一樣會轉彎?只怕是有錢賺飽的早就移民他國,殘存的中產階級得花更多成本只為了求能過得像樣的的生活品質,而那些想跑也沒地方跑的中下階層民眾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的苦果!
昨天是父親節,我都在想,這代為人父母的,希望留給下一代的孩子什麼?考試、不適居住的土地還是無止盡的水泥叢林...小時後去後山就有可抓魚的小溪變成了乾涸的砂石地、清澈的灌溉渠道變成了污穢不堪的臭水溝、許多美麗的田野下面其實是遭到掩埋有毒廢棄物的情況屢見不鮮,政府再此十此客,該扮演領頭羊的角色,擘畫適合台灣發展的新產業同時做好土地使用上的規劃,才不會讓下一帶也能看到台灣的好山好水